1935年7月,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陕苏区北上后,根据地形势立即逆转。中共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鄂陕游击司令陈先瑞,领导红二十五军留下来的近300名红军战士和各路游击武装,继续与国民党军周旋。1935年9月,中共豫陕特委、鄂陕特委举行联席会议,针对当时国民党军队围攻的严重形势,采取同敌人兜大圈子的办法,摆脱敌人的重重围困,暂时离开老区到外线活动。在西起宁陕东江口,东到河南卢氏县,南抵汉水,北至终南山以北,在东西四五百里,南北一二百里的地域内,采取大范围运动游击战术,打击地方民团和保安队,在运动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开辟新区,鼓舞士气民气,发展红军。联席会议决定:将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陕南特委;将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
红七十四师成立之后,按照中共鄂陕、豫陕两特委联席会议确定的方针,西去宁陕、佛坪开辟新的根据地。10月下旬,他们“经山阳、柞水以北,西进宁陕县东江口,继经穆王坪南下,到石泉、汉阴两县的汉水北岸,了解情况,熟悉地形”。(引自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回忆材料)。11月初,红七十四师西进至宁陕关口镇,准备袭击县城(老城),发现敌人已有准备,遂又撤回关口镇。接着,红七十四师折返南下,经石泉、汉阴、安康、旬阳以北返回鄂陕边区。这一来回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宣传红军还在陕南,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红军已在陕南彻底消灭”的谎言,鼓舞了根据地群众的斗争情绪,打击了乡村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
11月,国民党第四十军以3个团的兵力向鄂陕边扑来。中共陕南特委(后称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率红七十四师由湖北郧西的二天门一带,第二次西去宁陕、佛坪。他们经过安康、汉阴、石泉北部的深山密林,从宁陕四亩地进入佛坪县境,攻占了佛坪县城。后又东返旬阳以东地区。12月初,经七十四师在青铜关,伏击敌四十军一个营后,再次西进,经旬阳、安康北上,来到汉阴北山,击溃国民党和乡保安队杨启廷火枪连。
1935年12月中旬,中共陕南特委率红七十四师来到宁陕四亩地。特委决定在宁陕、佛坪建立新的中心苏区。并在四亩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作委员会,领导游击大队在佛坪、宁陕、石泉、汉阴开展游击战争和武装斗争。曾任红七十四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的李书全同志回忆:“宁佛工委活动的中心在四亩地,方园百十里都是我们的活动地方”。曾任宁佛工委书记的曾焜同志回忆:1936年我们主要“在陕南石泉、汉阴、宁陕一带活动”。
1936年春,红七十四师领导下的宁佛工委,在石泉的菩窑、银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据不完全统计,红军没收银桥乡大地主贺典伯土地96.2亩,分给24户无地农民。当地一些小地主也纷纷交出土地,但红军干部仍让他们自己留一部分土地耕种。3月,红军宁佛工委游击大队袭击了菩窑乡公所,开仓放粮20余天。接着,又西去两河,没收大地主周八如大洋100块,土布10匹,以解决部队给养。不久,又到饶峰,没收该镇一批中西药品。5月中旬,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增调第三军的3个团和一个别动总队,对红七十四师进行“围剿”。中共陕南特委针对敌人采取正规军与地方保安队“追、堵、围、剿”相结合,组织联保联防、封锁物资等特点,决定 将红七十四师化整为零,编为一、五、六3个独立团,分散游击。政委李隆贵带领五团,在石泉、汉阴、安康、旬阳四县的北部山区开展游击斗争。6月初,红五团在石泉云川三官庙村攻打太平寨。由于寨高墙厚,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攻寨未果,主动撤出战斗到云雾山上休整。此后,红七十四师坚持在宁陕、石泉、汉阴、旬阳等县交界的北部山区活动,直到1937年8月,奉命开赴三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