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她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争取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游击队,在这块饱经风霜的土地上,相继坚持了长达两年多的游击斗争,创建了石泉革命根据地,成为鄂豫陕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二十五军在石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创建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它同红二十八军一起,开避和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在这里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和武装斗争。1934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制定了“围剿”苏区的计划,妄图用3个月的时间,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酷“围剿”、“追剿”下,红军不断伤亡,难以得到补充;根据地被分割成几个小块,人口锐减,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军民的衣食极端困难,鄂豫皖苏区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政治、军事局面。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计划,摆脱鄂豫皖苏区的被动局面,中央军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9月,程子华带着中央军委的指示,从中央苏区来到鄂豫皖苏区。
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发动了陕南战役。
1935年2月下旬,红二十五军由旬阳县北双河口出发,经安康、汉阴进入石泉北山的迎丰、云川、红卫、银桥等地活动,开僻了石泉北山革命根据地。在迎丰,红二十五军消灭了迎丰民团,处决了民团团总余登堂;捣毁了镇公所;处决了石泉县政府派往迎丰的税务官黄新民。同时,红军还没收了大地主蔡德坚、刘汉民的80多石(旧制容量单位,1石是10斗,1斗稻谷是30市斤,1斗苞谷是50市斤)粮食,3头肥猪等财物,并在迎丰小学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将财物和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这一天,迎丰街上象过年一样,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穷苦百姓,有的挑着箩匡,有的背着背篓,有的提着口袋,有的端着盆子,从红军手中分到粮食和财物,极大地鼓舞了穷苦百姓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红军在红卫、银桥活动时,将从土豪家中没收的食盐、粮食分给群众,唤起了穷苦百姓参与斗争的决心。当时在银桥教书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许劭先,目睹这一新鲜事,很快写了一篇《王大妈》的纪实文学,发表在1935年西安出版的《新秦先锋》第二卷第一期杂志上。不久,红二十五军从石泉西去宁陕,攻克宁陕县城。在宁陕驻扎了3天后,又挥师南下,在石泉的兴坪、两河活动后西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