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60余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10月间,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转战,打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前堵后追,于12月中旬渡过汉江,到达陕南的城固一带。在陕南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红四方面军准备在北濒汉水,南倚巴山的城固、西乡、镇巴、石泉、紫阳、安康等县建立陕南革命根据地。并电告中央:“汉中群众斗争情绪高涨,我军将在此创建新的苏维埃政府”(这里所说的汉中,按当时的汉中道,辖陕南25县)。1933年1月31日,红四方面军某部侦察连120余人,执行侦察任务,从西乡经长岭梁进入石泉熨斗,消灭了熨斗镇保安队,歼敌60余名,缴获枪支40余支,占领了熨斗镇。接着红军侦察连在熨斗的偏坡、祁家湾、茨沟等地活动,将何乡约、镇丁张连三家的粮食,布匹分给了贫苦农民。由于北渡汉江的大路被国民党部队封锁,由长水农民梅宪东带路,南折祁家弯,沿富水河东进。在偏坡村花石头,群众纷纷给部队腾房子、做饭、打草鞋。后经偏坡村农民杨明建带路,进入汉阴县境。在杜家垭、堰坪、渭溪乡的部分村,熟悉地形,侦察敌情。2月5日,红军侦察连从汉阴县的渭溪进入石泉县的凤阳乡,在奎星村同凤阳乡保安队交战,歼敌50余名,缴获枪支30余支。红军在渭溪的两天里,据当地农民吴文全回忆,红军驻在他们家,来时背了一面红旗,红旗上面有镰刀和斧头,战士们都穿的是浅灰色军装。帽子有红五角星。武器装备有长短枪40余支,其余都背的是梭镖、马刀和苗子。带队负责人有3个,记得一个叫徐纠纬(外号),一个叫叶少陶,还有一个姓易的(具体名字不清)。他们来后就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专打土豪劣绅,为人民服务的,请你们放心”。而且还在我们堂屋墙上写了一幅“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由于年久已脱落,在槽门外边墙上用靛脚子写了一个安民告示,内容大致是这样说的:我们到你们这里来,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主要是把你们这里作恶多端的乡保长、土豪劣绅,残害百姓的情况了解清楚,并号召动员老百姓积极起来检举土豪劣绅的坏事,为老百姓伸冤。又说:我们在你们这里来希望你们给我们支持和帮助,我们表示感谢,现借你们的东西,用后一定归还”。这支部队对老百姓态度和蔼,纪律严明,不随便拿群众的东西。通过宣传动员和实际行动,很快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当地有不少人民群众便积极主动把自己的家具送给红军用,让出房屋叫红军战士住,有的还积极主动为红军干活。贫苦农民韩德运还给红军做饭,有的还积极主动把自己家的粮食和蔬菜送给红军,军民亲如一家。
红军驻扎在这里,每天早晨出操军训,中午便到附近堰坪的联合、阳光、蒿沟;杜家垭的砖房、华杨、柏家、高坪、茶店、么店;渭溪的红安、鲤鱼、金鱼、运家沟、大坝;石泉的奎星村、田坝子、回龙寺等地侦察敌情,熟悉地形,晚上就在吴家楼上研究事情。红军活动了一个星期后,由于有紧急任务,红军走时还向吴文全的父亲吴学普说,请你们把家里的东西清点一下,看是否有差错,于是,吴学普没说什么,你们在这里我们放心。同时把在吴家吃的粮食给打了条子,叫吴学普收藏好,条子上面写了借谷子3石,约1000余斤。
红军撤走时,有一个红军战士生病不能行走,村民韩德运和韩盛品两人,用滑杆抬着送上了凤凰山大梁。红军还给他们二人各一升大米作工钱。2月7日,红军侦察连过汉江从熨斗返回西乡苏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