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区建设 >> >> 正文
石泉县革命老区由来
[来源:本站 | 作者:吴龙晏 | 日期:2011年11月4日 | 浏览13267 次] 字体:[ ]

近几年来,石泉县史志工作者,利用史志研究成果为现实服务,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内查外调,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调查报告,并积极努力争取,使全县12个乡镇177个村补划为革命老区。不仅为石泉老区人民赢得了政治荣誉,同时也争取到了国家对革命老区的专项补助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石泉被划为革命老根据地,是一件喜事,也是石泉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上可以告慰无数革命先烈,下可以教育后世子孙,要继承革命传统,建设美好家园。

一、划定革命老区的标准

革命老根据地,又称革命老区或老解放区。即第二次国内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石泉革命老区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认定和划分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原则。

194823,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致刘少奇《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的电文中指出:老区是指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建国后,为了在经济建设中对革命老区实行照顾,民政部、财政部1979620在《关于免征革命老根据地社队企业工商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革命老根据地包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了半年以上时间的。(二)抗日战争根据地: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时间的。《通知》还指出,划定革命根据地以生产大队(即现在的村)为单位,如果一个公社(即现在的乡镇)内,属于革命老根据地的生产大队超过半数,这个公社可算作革命老根据地公社。凡符合这些规定的公社(乡、镇)、大队(村)。报经省政府批准,划为革命老区公社(乡、镇)大队(村)。参照这一精神,在一个县内,革命老区乡镇、村超过半数以上的,这个县即为革命老区县。

石泉革命老区乡镇和村总数为15个乡镇219个村,其中12个乡镇177个村被批准为革命老区,其乡镇村和面积占全县乡镇村数及总面积的85%以上,为此石泉就是革命老区县。

二、革命老区的申报

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石泉申报革命老区工作起步较晚,直到199512月在安康地委、行署的指示下,经过长达六年的艰苦努力,到200112月才获批准。在这六年中,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使这一荣誉得到落实。这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1995根据中共安康地委办、行署办字第[1995 51号文件《关于石泉等四县市革命老根据地争取工作的请示》的通知精神,199512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革命老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孙富勇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亮,县委办公室主任梁长海等为成员。县档案馆咨询胡万全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指定由胡万全和县志办吴龙晏二人具体负责开展革命老区资料征集和调查工作。当时开展工作难度很大,一是无办公地点;二是没有调查经费;三是无现成资料。当时县委副书记孙富勇让县委组织部牵头,调查费用和车辆由组织部解决。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党费中给列支了50 0元经费,并开始搜集资料。采用了一是给石泉在外地的老红军、老革命亲属发信函;二是给各区、乡党委、政府发文件;三是内查外调到郑州、西安等地征集资料。

在征集资料过程中,首先是得到了一些老红军和老革命的亲属大力支持。当他们听说石泉准备搜集有关资料,申报革命老区时,都表现出了极大地热忱,支持这项工作。这里面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如:湖北恩施市石油公司老红军胡友明,是在193611月从石泉县胡家湾参加陕南抗日第一军游击队的。他1986年在湖北恩施离休。当他接到给他的信,说石泉县准备申报革命老区,请他把当时参加红军的一些情况告诉一下时,他在病榻上立即兴奋地坐起来,亲自口述了2000多字的材料,并让人整理后给寄来了。但上午收到他寄来的材料,下午就接到他家人给拍的唁电,说他已经去世。拿着材料和唁电,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正是胡友明先生这份材料证明了当时红军在石泉打游击时,吸收了很多青年参加红军,如果胡先生泉下有知,获悉石泉已被批准为革命老区时,是会感到欣慰的。河南省石油公司离休干部余定安,是石泉云川乡香炉沟村人,1936年元月在迎丰和大哥余佑江一同参加红军。调查人员到郑州找到余定安家,知道老人已经去世。但他的女儿女婿知道来的目的后,让调查人员住在郑州,帮助找原来老人留下的一些资料,并到老人原所在单位的档案室查阅有关资料,将余定安参加红军的一些珍贵资料提供给家乡。河南永城市文化馆的王玲(原名王宗香)是石泉喜河镇晨光村人,也是19498月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在年幼的时候就接触红军游击队。调查人员去他家时,老人已是78岁高龄,他见到调查人员,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并讲述了当年红军在晨光的一些情况。终于弄清了19355月孟么由、胡南云(二人解放后在中南局工作,均已病逝)率红军游击队来石泉南区开展活动基本情况。另外,还有本县一些热心人士,如银桥乡政府老干部楚青,年近六旬,在银桥乡搞调查时,由他带路,翻山越岭,从一早出门,天黑了才回家,饿了整整一天,连一口水都未喝;原左溪乡政府干部王善福,组织上并未安排他搞老区调查工作。但他在获得消息后,利用下乡的机会,搞清了红军在左溪境内的活动情况;后柳镇何志财也是一样,利用下乡的机会,搜集资料,不但弄清了后柳的情况,同时还给中坝乡政府写调查材料,并调查了解到了国民党政府曾杀害了两名后柳籍的游击队战士。这些史料,弥足珍贵,是原来都没有掌握到的线索,也是这次申报革命老区的重要证据。

在各乡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内查外调,基本弄清了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红四方面军、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部在石泉的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得知:石泉共有19个乡镇,112个村(1996年,石泉为28个乡镇,269)符合申报革命老区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12月编印了《石泉县革命老区材料汇编》上报地区民政局。地区民政局收到材料后转交给地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陈平把材料审阅之后,于199712月专门来石泉,就材料修改问题提出了三点具体意见:一是上报面积过小,乡镇、村数未过半;二是要求增加文献资料部分;三是增加实物资料部分。这时老区调查工作早已停止,便向县委常务副书记赵继民、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陈勇汇报此事。赵书记和陈县长让继续开展工作。于是,又按照陈平所提的修改意见,对原有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

1998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对领导小组成员作了调整,县委副书记赵继民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还召开过一次书记办公会,专门研究此项工作。于是又组织人力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工作,对原有资料进行了查缺补漏,并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又重新编印了《石泉苏区材料汇编》一册,8万余字。

通过进一步调查证实,石泉在1933年至1938年期间;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县境内汉江以北属鄂豫陕苏区;县境汉江以南属川陕苏区。主要情况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石泉北部苏区,是由红二十五军和红七十四师创建的,开展活动的主要是红七十四师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1935年,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成,红二十五军北上后,红七十四师在宁陕、石泉、汉阴北部地区继续坚持斗争。193529日,红二十五军由镇安进入旬阳北部双河口,26日进入石泉的迎丰、云川、红卫等地,开辟了石泉北山革命根据地。19357月,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离开陕南后,组建的红七十四师继续在石泉的两河、饶峰、迎丰等北部山区开展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工作,直到19374月。与红七十四师同时活动在石泉的革命武装——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从193512月到19388月,积极组织群众,依靠发动群众,在政治上摧毁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地方政权和反动军事力量;在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镇压作恶多端,欺压百姓,民愤极大的首恶分子,使反动基层政权岌岌可危。石泉北部苏区,包括原迎丰区的后池乡、云川乡、红卫乡、青石乡;池河区的中池乡、前池乡、松柏乡、池河镇;饶峰区的两河乡、兴坪乡、菩窖乡、饶峰乡;城关区的银桥乡、银龙乡、左溪乡、曾溪乡的部分地区,共计4个区,16个乡,148个村,总面积约940平方公里。占石泉国土面积1525平方公里的60%

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南部苏区,是由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开展活动的主要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后留下少部分红军组成的巴山游击队(又称川陕游击队)及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从19331月到19367月,红四方面军、巴山游击队及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先后在石泉南部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长达三年半之久。活动地区是汉江南北两岸和与西乡苏区接壤的边界地带。包括原后柳区的凤阳乡、长阳乡,熨斗区的喜河乡、藕阳乡和长水乡、麦坪乡的部分乡村,共计2 6乡、56个村。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占石泉国土面积1525平方公里的25%)。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是弄清了南北二山的红军活动情况,了解到红军活动过的面积占85%以上,符合申报老区县的标准。

在调查中还得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无私地支持红军。在创建和保卫根据地的几年间,石泉参加红军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红四方面军、陕南抗日第一军和川陕游击大队的青年有100余名。193512月,两河乡参加红七十四师的青年一次就达30多名;云川乡香炉沟村余家老汉把一个16岁、一个18岁的两个儿子亲自送到何振亚领导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后池乡的郭厚亭新婚不到一个月,妻子送他当了红军。他在毛坝场战斗中(今银桥乡),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后柳镇费家湾青年费廷瑞、费廷纬兄弟双双参加陕南抗日第一军,兄弟费廷纬在佛坪迷峰岭战斗中英勇牺牲,哥哥费廷瑞在对敌斗争中被俘,惨遭杀害。

石泉苏区人民不但积极参加红军,而且经常参加战斗,为红军的胜利竭尽全力。1936 91日,陕南抗日第一军攻打太平寨(今石泉县迎丰镇三官庙村),军长何振亚多次组织三官庙村的农民转移到安全地方去。战斗打响后,农民们都冒着枪林弹雨,为红军扎云梯,搭云梯,帮助攻寨,到战场上抢救伤员。在毛坝场战斗中,附近的农民主动为部队烧开水、送饭。当部队主动撤离战斗时,敌人将主要道路封锁了,新庄村(今石泉县银桥乡新庄村)农民鲁常玉主动当向导,帮助红军撤离到安全地段。

石泉苏区人民不断积极参加红军,而且还从物质上支援红军。三十年代,石泉在军阀吴新田、土豪恶霸、地主的残酷剥削压榨下,变成了赤贫之地,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缺粮缺衣,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红军来了以后,首先开展打土豪、分粮食的斗争,为缺粮缺衣的农民解决生活的困难。人民群众把红军视为救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红军每到一地,群众主动腾房子,安排驻处,把家里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给红军做饭吃;一些妇女看到红军战士衣服烂了、破了,就挑灯为红军补衣缝裤。红四方面军十师某部侦察连,在熨斗镇偏坡村活动,贫苦农民曾莫子看到红军战士的鞋烂了立即将自己编织(准备到集市变卖买油盐)的几十双草鞋送给了红军战士。红军的伤病员大都留在农民家里掩护、治疗。农民们把红军伤病员当作亲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治伤治病。从1935年到1937年春,仅在石泉迎丰、两河两地,群众掩护治疗红军伤病员30多人,使他们顺利归了队。据不完全统计,几年间,石泉苏区人民为红军提供住房1200余间次,粮食近万斤,以及大量医药、衣物、钱财等。使红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有了基本的物质保证。

石泉苏区人民积极参加对敌斗争。当时红军初来乍到,对环境、社情、敌情不甚了解。苏区群众就积极充当红军耳目,为其引路、送信、提供敌情、社情,使红军做到知己知彼。红军的每次战斗胜利都是与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分不开的。红二十五军从两河西进佛坪、华阳,就是由两河青年刘龙喜引的路。陈先瑞率部到两河时,刘龙喜参加了红军七十四师。19331月,红四方面军某部从西乡经熨斗到汉阴开展活动,沿途都有敌人追堵,是偏坡村农民杨明建引的路,使其顺利过境。红军在石泉苏区开展打土豪斗争,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在红军的组织发动下,贫苦农民没收土豪的财物,焚烧土豪的契约、债据。1936年春,银桥乡的农民在宁陕县土地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没收了大地主贺典伯的96亩土地,分给穷苦农民。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同时,红军还和苏区农民一起,镇压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在农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猛烈打击下,苏区乡村的土豪劣绅。由过去威风凛凛的老爷,变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外,我们还通过查阅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也证实了石泉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历史文献记载和新补充征集到的史料,并经过县、乡()两级政府逐乡逐村核实,红军及游击队在石泉活动的基本事实是清楚的,所涉及的革命根据地范围基本可以确定。按照现行行政区划,石泉80%的乡镇符合革命老区条件(涉及1200余平方公里) 。通过这次重新调查村的面积比原来也扩大了一倍,区域面也扩大了近一倍。

石泉县人民政府于2000420日,以石政字[200054号文件,向安康地区行署上报了《关于将我县补划为革命老区的请示》。地区行署525日以安行署字[200018号文件,随即将我县的材料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主管领导,将我们上报的材料批复到省民政厅。经过积极努力争取,省民政厅于2001年底,依据民政部、财政部文件有关补划革命老根据地的标准,经省政府同意,将石泉12个乡镇的177个村(2001年全县乡镇总数合并为15个)为革命老根据地。由于村和乡镇数过了半数,就成为革命老区县。为此,革命老区申报这项工作算是基本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