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根据市委要求,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老促会在2002年7月成立后,几年来,在省、市老促会领导的关怀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老区的有关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宣传老区,开展了各项活动,促进老区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一)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多世纪来,尽管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石泉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上长期未能得到国家关于“老、少、边”政策和经济的扶持,石泉的社会经济仍比较落后。截至2002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的贫困人口有10.5万人;年人均纯收入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7.4万人。而这10多万至今未能脱贫的农民,几乎全部集中在革命老区乡镇。通过调查了解,全县有20余所中、小学危房需要改造;有近100座便民桥需要修建。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使这些项目不能实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面貌。2003年7月,在省、市老促会的安排部署下,县老促会曾两次到石泉北山的银桥乡实施考察,对银桥乡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老区+贫困=银桥》的调查报告,上报省、市老促会。面对银桥的实际,为了切实帮助解决银桥老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2004年在修建便民桥方面首先给银桥乡安排了两座。2004年8月又同市老促会一起在后柳、城关、池河等3个镇,进行调查并形成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促进贫困老区脱贫致富——革命老区石泉后柳镇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情况的调查》、《转变职能增活力,服务农业促发展——革命老区石泉县池河镇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调查》等两篇调查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反映了老区实际问题,从而也给老区乡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参考,更重要的是弄清了哪些乡镇有啥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逐一排列,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
(二)开展老区宣传工作。革命老区是中国特定历史形成的政治概念,她蕴藏着我们党,我们民族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宣传老区就是让老区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建设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动力。石泉县革命老区批准较晚,不要说在全国、全省知名度不高,就连本县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于是,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通过请领导题词、编印简报、制作电视专题片和参加各种会议宣传老区。一是通过宣传,得到了过去曾长期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二十一军军长、陕西省军区原司令员冀廷璧;原十九军政委、著名老红军、省机关工委顾问王玉昆;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等,老领导及著名书画家胡树群、刘旷等分别为石泉革命老区题词;二是不定期编印《石泉老区建设简报》,寄赠省内外有关人士及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及时向外界传递老区建设信息;三是为《安康革命老区》供稿;四是编印了《石泉老区建设大事记》;五是在《中国老区建设》杂志陕南专刊刊发彩色宣传专版;六是积极撰写老区史料文稿,刊登在《石泉文史资料》和《陕西党史》上;七是在对外电视宣传片《奋进的石泉》中插入有关老区建设内容,宣传革命老区,以扩大石泉革命老区的对外影响。
(三)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革命老区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有关方针政策,加快老区建设步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县老促会的使命和职责就是要把政策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才能搞好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由于石泉县革命老区批准的较晚,中央对老区的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到位。老区乡镇都是比较偏僻落后的地方,项目和资金通过正常渠道就安排不上,而老区又没有专门项目资金。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国家的补偿。两年多来,通过省、市老促会领导的多次呼吁,5次到省上去汇报,并得到贾治邦省长、张伟副省长的批示,革命老区建设补助款在2003年也得以解决。省财政从转移支付中给石泉分配了113万元。2004年分配了150万元(据省老促会文件精神,今后每年将有此专款)。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建设事业的支持。可以说,这项工作从申报成功到待遇的落实,才算是真正圆满完成了。
(四)着力为民办实事。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后,以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谋实招,办实事,谋实利,服好务。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决定运用老区建设资金,在革命老区乡镇修建便民桥。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通过实地考察、选址,2004年确定在银桥、后柳、喜河、熨斗、迎丰等5个革命老区乡镇,为交通闭塞,不通公路的边远落后村组,投资20万元,修建老区便民桥11座。同时通过争取省慈善协会的项目,在银龙、红卫两乡镇共修建了3座便民桥。解决了老区人民过河难、行路难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现在这14座桥,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受到老区人民的欢迎。
附:石泉县老促会建成的便民桥
注:银龙新柳、雷兴村,红卫双河村3座便民桥,省慈善协会命名为“慈安桥”,编号为省慈善协会统一编号。
石泉革命老区申报的成功,以及革命老区政策待遇的落实,上可以告慰革命先烈,下可教育后世子孙。在革命战争年代,石泉人民以极大地热情,积极支援红军,配合红军作战,为创造和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积极地贡献。这一点,已得到肯定。但是,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石泉人民仍然很贫困,革命老区批准后,我们将用有限的资金,为老区人民办实事,老区人民也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搞好开发和建设,我们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把石泉老 区建设搞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