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 正文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与人丁兴旺相辅相成——来自革命老区石泉县熨斗镇麦坪村的调查报告
[来源:陕西省石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 作者:黎 明 | 日期:2023年5月24日 | 浏览569 次] 字体:[ ]

  革命老区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发展难度大,一直是继脱贫攻坚后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地区。如何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推进乡村振兴,石泉县老促会围绕此课题,深入熨斗镇麦坪村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本报告。

 


查看烟苗长势情况


 

  石泉县熨斗镇麦坪村,地处陕南大巴山系,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全村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0亩,林地面积15120亩。辖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62户1249人,在村常住人口132户486人。因喀斯特地貌和平均海拔975米,历来严重缺水,加之距离集镇14公里、县城50多公里,过去出行靠走,找人靠吼,信息闭塞,生产落后,属全县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整村脱贫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0户763人。自脱贫攻坚战略实施至今,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烤烟、养牛、养猪等产业迅猛发展,劳力、人口出现返流,土地及多种资源得到开发利用。2022年人均纯收入14584.2元,连续五年农民纯收入增长比实现两位数。

  一、发展农业产业的初步成效

  (一)路电水讯,设施齐全。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先行,村上抢抓政策机遇和项目契机,以实干苦干精神,借助县公安局包村、烟草公司抓点、县老促会项目和县、镇各方面支持,投资近千万,修建构成村内水泥公路网,村干道+通组路+连户路+产业路达到20余公里,生产、生活全部实现交通便捷。农村电网升级拓面改造到位,4G网络全覆盖,建成人畜饮水工程,购置微耕机、起垄机、田园管理机等农用机械68台,建设育烟苗中棚12座、烤房57座,全村1500亩可用于种养业的耕地达到生产保障条件全具备。如今,麦坪村一条条产业路直达种植地,一座座水窖提供了产业用水,一处处生产、生活用房更加便利……

  (二)种植烤烟,千亩成园。麦坪村海拔高度、耕地条件、自然环境,均是优质烤烟种植的理想地。近二十年来,该村逐步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让“绿叶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2022年,种植烤烟1300亩,年总收入达38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93万元,烤烟产业已经与全村67户157脱贫人口签订长期劳务合同,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3567元。2023年烤烟面积稳定在1300亩,已是全县烤烟产业第一村,在村人口人均2.5亩,仅烤烟一项人均年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

  (三)多业并推,梯次发展。一业为主,多业兼顾,是村“两委”和工作队确立的发展战略,以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防范市场风险。近年间,通过因人按特长择业,因户依资源选业,在聚集人力、资金、土地等投入烤烟产业的前提下,有意引导、适度扶持部分农户发展其他产业,形成“一叶”鲜亮、“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截止2023年5月,已建立10个家庭农场,其中养牛农场4个,年饲养量500头,养猪农场1个,年繁殖生猪2000头。村民还种植魔芋200亩、吴茱萸400亩,经营茶园200亩,有桑园517亩,养蚕200张。

 


村支部书记梅少蔚(左一)给调研组介绍烤烟基地建设情况


 

  二、培育壮大产业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农业有人、产业在人的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最基本的标志是“有人气”,这依赖于产业兴旺,而人是发展产业的核心要素。随着城镇化加快,移民搬迁政策引导,大量农民进城入镇,致使农村耕地无人种、房屋无人住、水电无人用、公路无人行,大量的农业资源得不到经营利用,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而发展产业,首要是有人。村党支部和工作队形成产业靠能人带动发展、村民靠产业吸引回流的共识后,决定实施“归雁工程”,发展“能人经济”,近五年先后动员本村在外打工的6名能人回村,用他们的资本、见识和能力担当产业大户和经营主体。2018年,内心本有家乡情怀,在外地承揽工程,正值年富力强的梅少尉最早被工作队动员回村,他从烤烟产业入手,首先打破“家家种烟、户户少钱”的局面,流转土地当“种烟王”,两三年下来,全村烤烟产业呈现户主减少、面积增加、劳务发展的新局面,种植技术、管理水平、质量效益都上了新台阶。2022年,梅少尉又转战养殖业,新建牛场1800平方米,已存栏100多头。罗永恒作为“归雁”一员,2021年以前在恒大集团从事管理工作,他放弃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回村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牛人”,由他建设的养牛场达400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让人眼前一亮,圈舍里饲养着300头多牛,发展牧草、进场务工、投资入股等,将带动周边几十户加盟养牛产业链。正是能人带动村上产业出现革命性改变和突破性发展,近几年吸引部分村民回村创业就业,还有不少的人已经有了回村生产、生活的想法,人口回流有望显现。

  (二)坚持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村领导班子用市场理念和经营思维组织发展产业,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用地、技术标准、科学管理、市场对接等问题,用集腋成裘和抱团取暧的优势取代“零小分散”“单打独斗”的弊病。村支书梅少尉牵头创办了石泉县众乐种养殖合作社,采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能人大户+脱贫户”模式,由合作社统一发展计划、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育苗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结算。按照“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要求,一边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增加阵容,一边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增强主力,将分散的土地流转规模化,聚拢农民集中发展烤烟产业。全村种烟农户由过去的60多户减少到现在的15户,种烟面积由不足1000亩增长到1300多亩,而烟农自有土地400亩,通过流转获得的土地900余亩,同步由合作社和村干部协调本村及周边村劳动力百名左右,生产繁忙季一天从事务烟的劳力达150个,一年支付劳务费160万元。领办家庭农场的付贵早,展示一份土地流转协议介绍说:“现在种烟不再为土地发愁,我从村合作社流转的110亩土地,协议期6年。”村民梅少海,他家已种12年烤烟,去年种到了一百多亩,烤烟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通过合作社实现土地、资本、技术集约经营,烤烟连片种植、园区发展,带动农户90余户,受益村民120余人,户均年收入过万元,烤烟产业走上了大面积、高质量、好效益的突破发展之路。目前,麦坪村已建成市级千亩烤烟示范园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县级家庭农场8个,培育烤烟产业百亩以上的大户4户。

  (三)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兼顾的发展策略。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注重本村优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立足本村土地充足、含硒量高和气候、生态、环境等资源,主动把烤烟适生区打造成陕南烤烟重点村,用“一村一叶”解决现阶段脱贫致富和原始积累,为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采取“鸡蛋放在几个篮子”,在依托烤烟主导支撑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牛猪羊蚕等养殖业和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与烟草公司全面深入产销利益联接和生产服务对接关系,又与大型畜禽加工企业建立产销合作关系,既顾眼下发展,又谋长远经营。而且围绕多种资源多重开发利用,因户因人发挥特长潜能,整体上达到产业格局合理、资源开发科学、应对市场挑战。当前,村上正在谋划部署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计划发展特色型民宿、烤烟观光和农村农民体验基地等,在延伸养殖业产业链上已有动作,有机肥生产工厂已立项开工,高山露地蔬菜生产加工着手“盘算”。

  (四)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麦坪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有一位好支部书记,也有一支好工作队”熨斗镇党委书记唐恒这样评价。2020年底,因个人突出的成绩和号召力,最先回村带头发展产业的梅少尉在支部换届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观念新、思路清、干劲足,有为民服务的真情,在组织推动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 2016年县公安局包联麦坪村以来,工作队长换了三任,12余名干警常年驻村,160余名民警、辅警与村民“结对子”,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着眼教育村民、改变村民、造福村民的目的,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支部+”为引领,狠抓基层党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工作队和村支部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作表率、作承诺的“双亮双作”活动,发动党员在流转土地、培育大户、学用技术、携手合作、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作用。由石泉县烟草公司党支部牵头,联合石泉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党支部、安康日报社党支部、安康市烟草专卖局党支部、熨斗镇机关党支部、熨斗镇麦坪村党支部等9个支部,麦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共同成立熨斗镇麦坪村“泉心惠民”区域产业党建联盟,以“产业联建共商、党员联管共育、资源联享共推、活动联办共学、组织联建共享”为抓手,助推麦坪村千亩烤烟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村级协商共治平台,党员干部领衔、村民代表和贤达人士等分片参与,建立健全村民小组、自然村落、院坝屋场等经常性协商自治机制,依托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按照村民议事规则畅通征求村民及各方人士意见建议渠道,规范议事协商程序,提高村级议事协商和服务监督质量,为大力发展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培育创业就业良好环境。

  三、产业提速提质的突出困难

  从麦坪村调研看老区产业发展,影响和制约农业产业做大做优、提质提效的因素还不少,共性而凸显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烤烟产业是密集型劳务产业,麦坪村户籍人员已“流出”三分之二,600个劳动力,目前在村的不足100人,只占现有务烟产业所需劳力的一半。养殖业的逐渐发展和林下经济的兴起,将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无人从业。有资本、有本事的能人更是稀缺。调研发现,农业从业人员存在总量严重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双重问题,本地年轻人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新生代农业人口萎缩,高素质人才基本没有,老年人和低文化成为务农的主力,严重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人稳人和成本效益。

  二是政策支持不力。进城入镇农民因享受过搬迁建房补助的,农村原房屋被拆除或转让,现在想回村投入产业,无房可居。城市人口和公职人员进入农村发展产业的激励、引导政策不多不优,投资型、经营型人才下乡进村的通道不够顺畅。农业产业设施用地供给不足,管理弹性不够,一定程度限制了生产场地、储仓院场、智能设备装配和管理用房。

  三是资金扶持不够。围绕产业的基础设施普遍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重点是路、电、水、讯的覆盖面和承载力必须强化,而这方面目前国家扶持项目仍然较少,投入资金不多。麦坪村还有2公里多的产业路急需建设,可增加300亩产业用地,却无项目支持。农业产业标准化设施、机械化设备、智能化装备等各项政策的投入不大、扶持不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普遍实力小、能力弱、管理差,有关行业和部门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和真心实意帮扶仍然乏力。麦坪村烤烟产业大面积、覆盖式发展,外力的作用不可小视,比如,按照安康市《烤烟生产扶持政策及管理办法》,对2022年种植8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100元/亩土地流转补贴,再加上产前扶持、产中专业化服务和产后现金补贴,是经济手段激发了农民的种烟积极性。

  四是产业链条不全。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难,唯有在建全链条、延伸链条上提值增效。现阶段村镇层级的农业产业基本是卖原料、挣劳力钱,往往产加销脱节,农民作为生产者无话语权,也是利益吃亏者。如果最低不以县域为单元,就一个产业实行一二三次产业相联结,形成产加销共同体,村一级产业发展就难以可持续。

  五是合作社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驱动器”,目前在村级普遍存在“小、散、乱”问题,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突出,综合能力不强,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经营业务、财务、法务、事务等管理还不规范,成本管控、风险防控做得不好,经营收入、资产增值成效不明显,整体上合作社的凝聚会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都较弱。

 


座谈了解该村产业发展情况


 

  四、推进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农村人口回流问题。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时,要同时考虑适当、适度引导部分农民返乡回村,制定激励创业成功人士、乡贤能人和年富力强有志者到农村创业、领办企业。围绕让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的人力资源回流农村,包括城市人口和退休人员动员到农村投资兴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关政策。比如,规定限制条件,允许已进城入户的农村人员回到原籍地生产、生活;允许子女已成年、正值中年的农户拆分户口,让父母回村重新落户和批准建房;试行城市人口带着资本到农村参投、加入合作经济组织或创办企业,并享受本村集体组织成员部分待遇;支持公职人员退休后受聘进村从事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业产业的扩容提质,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国家到地方,都要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镇村党组织要加强农民艰苦奋斗、不等不靠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培养,做到主动投入、主动建设、自主管护、自主经营等,提高产业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和使用管理效能。老区建设资金要加大农业产业的扶持比重。

  (三)研究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敏感问题。由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牵头,对农业产业用地供给保障和依法依规管理问题,对发展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对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管护如何统筹兼顾的问题,对农村各项补助扶持资金怎么整合倾斜到所在村主导产业的问题,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实事求是,从政策上突破,从重要问题上解题,产业发展才会有强劲的推进力。

  (四)坚持选准带头人、配好村班子。换届选举与平常调整采取“就地选才”和“开门引才”相结合,真正把有政治素养、有家乡情怀、有经营本领、有奉献精神的年富力强的能人选成村领头人。针对本地“好苗子”难找,可实行跨区域、跨领域,组织动员加自愿申请,选配村支书。对于招录为乡镇公务员的村干部,采用“不挪窝”的办法,不离开本村、不免去村上职务、至少保留5年以上。坚持“老中青”三结合原则,注重有经济发展能力、有群众威望、有特长技能的人搭配村“两委”。在常年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由上派人员担任的情况下,要注意村支书工作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成长。

  (五)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是一项战略性任务。要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和“谁能懂得农业、谁会发展产业”为目的,主动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快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素质,积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认真贯彻今年3月7日印发的《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探索实践“在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以镇为基点、以县为单元,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培育机制。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任务。研究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落实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研究制定符合职业农民特点的职称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建设重点任务,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农民职业化进程推动农业现代产业化进步。

  (六)加强革命老区精神宣传教育。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魂。“老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这是老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要老区振兴的强大动能。党委、政府要把老区精神宣传教育统筹纳入干部培训、党员培训内容,组织开展老区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各类宣讲场合、各宣传媒体要重视宣传老区精神。要继续支持革命红色阵地建设,用好已有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场馆宣传教育作用。各镇村在实施乡村振兴中要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精神,用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等老区精神激发干部群众发展产业、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美好石泉注入“红色”发展动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参与调研:孙富勇 余恒才 吴龙晏

  执 笔:黎 明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