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区文化 >> >> 正文
红军路过云雾山
[来源:本站 | 作者:黄 平 安 | 日期:2011年11月4日 | 浏览7818 次] 字体:[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革命队伍曾转战于石泉,在县北部云雾山一带活动。红军在云川(今迎丰镇北部)攻打太平寨、在银桥激战茅坝场(今银桥乡北部),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今天云雾山下的石泉县红卫乡官田村,就是红军从云川到银桥的必经之地。1935至1936年间,红军队伍曾多次从这里经过。官田村80高龄的老共产党员、七十年代前后曾担任过20年大队党支部书记、而今还健在的童胜春老人,就多次讲述过他与红军零距离接触的一件事。
  他说:我出生于1925年,当时住在云雾山下一个叫童家屋场的地方。1936年秋天,我11岁,有一天午后,我刚随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坐在院子里休息,这时,从大湾梁上过来了一支队伍,是从云川方向过来的,有近一百人。我和母亲都吓坏了,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时常有土匪、国民党兵出没,而我更担心的是我家猪圈的屋顶上晒着的一筐新鲜核桃,那可是我的心爱之物。几百米远的距离,他们转眼间就到了我家院子。只见他们身穿灰色军装,着装整齐,背着枪支弹药,走得很快、很急。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脸上挂满了汗水,有的人衣服都湿透了。一路上,他们一声不响,好像生怕惊动了别人。了解这一带地形的人都知道,从云川八面坡到童家屋场一带,山高坡陡,人烟稀少,这么大一支队伍是很难找到饭吃、找到水喝的。母亲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的队伍,只看到他们纪律严明,对老百姓和蔼可亲,就知道他们是好人。看到他们又渴又饿又累的样子,母亲很想帮助他们,可当时家里很穷,队伍人又多,不知如何办才好。母亲忽然看到了屋檐下刚挖回来的满满两背篓红苕,有了主意。母亲和我把屋里仅有的半挑水抬出来,叫我用瓢分给他们喝。虽然人多水少,但他们不争不抢,还互相谦让,每人只喝一大口。看着他们喝得又香又甜的样子,我心里也乐滋滋的。母亲把背篓里的红苕尽量挑大个儿的,每人发一个,他们起初不肯接受,但看到母亲诚心诚意,就收下了。他们每人拿着一个红苕,急匆匆向银桥方向赶去。
  队伍过去了,我和母亲正在为下山挑水的事发愁时,刚刚过去的队伍又回来了。只见他们走到院子里,纷纷把手里的红苕放进了背篓里,不一会儿,背篓里的红苕满了,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两个头目模样的人十分和气地对我们说:“老乡,刚才我走在最前面,不知道后面的士兵拿了你家的红苕。我们虽然很饿,但是你们家也不富裕,吃了你们家的粮食,你们不知又要挨多久的饿。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我们不能拿你们的东西。”说完,又吩咐两名战士下山挑水,母亲再三不让他们去,可他们执意要挑,母亲就让我带他们下山。两名战士轮换着很快就挑回了满满一担水。
  队伍过去了,山里又恢复了平静。看着满满的一挑水、满满的两背篓红苕和一筐一个未动的核桃,母亲说:“这支队伍真好”!我当时虽然不懂事,但这支队伍对人亲近、和气,和老百姓亲如一家,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他们是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我对红军和共产党就更加钦佩了。解放后不久,我就义无反顾地入了党。
老支书的故事讲完了,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正是从这些小事中,我们看到了红军队伍那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才使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带 路
下一篇:石泉参加红军人员名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