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老区文化 >> >> 正文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1年11月4日 | 浏览10906 次] 字体:[ ]

  (一)马岭坝遗址

  马岭坝遗址,位于石泉县池河镇兴新村。陕西省文物普查队于1988年11月实地考查发现,属李家村文化遗址(李家村文化遗址是1964年在西乡县西20公里的李家村发现)。马岭坝与李家村文化遗址同类型,属汉水流域文化类型。在普查中发现马岭坝遗址的上层压有秦汉文化层,下层叠压有含打制石器时代的灰土,在遗址的断裂带上发现有夹砂陶罐、陶片、陶鬲;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尖状器、削刮器等。以上断层出土和断层采集的器标本分析,迄今大约6000—7000年历史,文化内含丰富,对研究汉水流域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从遗址标本和范围认定是新石器时期中早期村落遗址。根据器物的类型型制,制做工艺和质地分析,是当时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制作工艺,足以证明当时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繁荣先进。遗址范围东自抽水站管道,西至余家沟、南刘池河北岩阶地断层,北至缓坡地带边缘二级阶地,面积为1.2平方面公里。遗址为池河北岸二级阶地,马岭坝遗址经省地普查队三次实地考查(钻研)。最终认定为李家村文化同类型遗址。经石泉县人民政府申报,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4月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马岭坝遗址。

  (二)烟  波  湖
  距石泉县城西关500米处,有一座雄伟壮观的水电站大坝,将滔滔汉江拦腰截断。上游便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人工湖。据康熙《石泉县志》载:“烟波灵洞在石泉县城西二十里的地方。陡壁悬崖下是洞口,里面漆黑,深不可测。洞中常有烟雾缭绕,好像织的彩霞一样。淙淙的流水声,象吹箫击鼓的乐音。每遇天旱,官民都去祷告神灵,取水求雨。随祷随应验。老百姓把它作为求雨的依靠”。以后就把“烟波灵洞”作为石泉八景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泉水电站大坝建成后,坝上水域遂成水库。洞被淹没,不再复现。因此这湖名曰烟波湖。如果说,石泉水电站是陕南一颗耀眼的明珠,那么,烟波湖就是连接这颗明珠的玉带。她下连石泉城,上接西乡县,曾经是陕西省最大的水库之一。
  因为有水而显得俊秀,水因为有山便显得灵气。于大坝之上极目西眺,醉人的绿意扑面而来。蓝天、青山、绿水,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蓝天白云烘托,青山翠峦点染,把清澈明净的湖 水渲染得更加碧绿可爱。湖之南,秤钩湾、甘塘湾,一湾接一湾;大沟、小沟,一沟挨一沟。湖岸线便如一位不拘一格的画家,信手勾勒了几笔,变得曲折蜿蜒,与汉白公路一路平行,如两条齐头并进的长蛇。湖之北,有银屏山庄依山而建,山庄守望着湖水,湖水倒映着山庄,给湖水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碧绿的湖面,无风时,静如止水;风乍起,吹皱一方碧玉。这是深山中一块天然的绿宝石,这是远离喧嚣的一方净土,这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她太纯洁了,仿佛溶尽了世间所有的绿色,让人不禁想起了未经雕琢、纯洁无瑕的秦巴少女。
  走过大坝,登上小木船,让我们荡起双桨,看水鸟翩跹,听桨声欸乃,任微风拂面。小船在湖面轻轻地摇荡,游人仿佛置身于儿时的摇篮中,那般温馨惬意。鱼儿成群结队,在清澈的湖水中穿梭,仿佛在亲近游人,又好像在自由恋爱。一艘艘机帆船犁开水面,船后划出一道雪白的水痕。水鸟们在船后追逐着雪浪花,也追逐着雪浪花里泛起的小鱼。时有白云飘过,影投湖面,如碧绿的缎带上绣满了深蓝的花纹。遥望远处,小船如一片浮叶,使人不禁想起了诗仙“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两岸青山耸峙,倒影随着柔波荡漾。湖水有多长,倒影就有多长,如飘舞的玉带。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漫游烟波湖,银屏山庄是一个绝好的去处。或乘机帆船,或摇小木舟,不知不觉就到了对岸。山庄幽雅别致,清爽可人。但见花木者,葱葱茏茏,争奇斗艳;亭台者,飞檐翅角,雕梁画栋;高塔者,金碧辉煌,亭亭玉立;道路者,斗折蛇行,曲径通幽;游览者,舒心惬意,心旷神怡;娱乐者,逍遥自在,飘飘欲仙。游人或静心垂钓,或随意品茗,或登高望远,或摄影写生,或劲歌狂舞,或开怀畅饮,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幽雅和恬静,工作的不快和生活的烦恼也被湖水荡涤得无影无踪。
  “日之夕矣”人们再次伫立于大坝之上,灿烂的晚霞已染红了天际,也染红了浩荡的碧水、晚归的小船、黛色的山峦和依依不舍的游人。诗曰:
  钢筋铁骨锁汉江,高峡平湖碧波漾。
  青山碧水飘薄雾,疑是仙女舞霓裳。

  (三)莲花奇石
  古人有诗赞莲花石曰:“白石粼粼出水涯,烟波万里一莲花。汉江日暮青如许,恰似风吹荷叶斜。”如果你乘车出石泉县城西,过汉江大桥再往后柳方向前进,行至池河与汉江交汇处附近,只见宽阔的汉江在这里钻进了一条峡谷。峡谷狭长,地势平坦,因而汉江仿佛处于静止状态,像一块绿得发亮的碧玉。只有在起风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仿佛一条抖动的绿色绸带,给人以极美的动感。两岸青山对峙,崔嵬蜿蜒,清晰地倒映在江水中。成群的水鸟自由自在,展翅飞翔,给寂静的峡谷增添了生机和情趣。
  令人称奇的是,在峡谷两岸,一块块白玉似的石头宛若一朵朵白莲,千姿百态,气象万干,绵延几公里,蔚为奇观。这就是古今闻名的莲花石。荡舟靠近“莲花”,但见一块块白玉似的石头细腻,洁净,温润,似青春少女的肌肤,诱惑得人不得不去亲近她,抚摸她,感悟她。江岸的巨石经大自然这只妙手精心雕琢,成为了这一朵朵冰清玉洁的“莲花”。这些“莲花”,有的落落大方,迎风怒放;有的如少女怀春,含苞未放;有的半含娇羞,只展开一两片花瓣……传说很久以前,江中有一朵最大最美的莲花,夜开昼合,每到夜深人静时便飘出一位美貌绝伦的莲花仙子,夜夜为停泊在江边的船工们洗衣、做饭、唱歌,为他们赶走疲劳,带来欢乐。今天,游人们虽然无缘一睹莲花仙子的芳容,但可以荡舟江面,听桨声欸乃,看莲花秀色;可以效仿古代高士,孤秀蓑翁,独钓寒江;可以跳进江中,与碧水相亲,和鱼儿为伍;可以起贪婪之心,把一江秀色尽收于相机之中……两岸的莲花仿佛夹道相迎,风起时,船微微地摇晃着,不知是莲花在摇晃,还是水波在荡漾,仿佛在千里荷塘中穿行。有诗赞曰:
  汉江碧波荡行舟,奇石如荷两岸走。
  欸乃声中江风起,剪碎荷花惊白鹭。

  (四)饶  峰  关
  从石泉县城顺着西万公路西行50 华里,便可见到一匹山岭,这就是历史上被誉为著名关隘——饶峰关。
  这里是古子午道上的重要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还伴随有许多民间传说和轶闻掌故,被历代文人名士写进了诗篇,广为流传。
攀上饶峰关俯首眺望,只见群山起伏,茫茫苍苍,有如一座森严的壁障,岿然屹立,凛然难犯。站在岭上,眼观周围,云飞雾走,凝神听来,林吼泉鸣……蓦然,历史和想象使你的面前好象又幻泛出了奔腾着千军万马一样。只见旌旗飘飘,号角阵阵,布阵森严,刀光剑影,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场面就要开始似的……
  南宋时,金兵攻战了陕西关中,企图打通汉中,进军四川。由于宋将吴玠及吴磷弟兄,把守着仙人关及和尚原等关隘,金兵西路受阻。于是金将撒离喝统兵10万,自商于(今商洛)直捣上津(陕西山阳与湖北郧西交界处的金钱河上游),从东路进攻。金州(今安康)守将王彦,派统制官郭进去阻击,郭进阵亡,金兵进占了旬阳。王彦仅有3000人,怎能敌金兵十万,于是退保石泉。在饶峰关(史书为饶风关)与吴玠、田晟共守。
  当时统制官吴玠原在河池(甘肃徽县),收到兴元(汉中)知府刘子羽的军令,即帅领6000人,日夜驰300里,先于敌军赶至饶峰。三路人马共计万人守关。金兵至此,吴玠遗以黄柑。据《宋史•吴玠兄弟保蜀》说:……“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也!’遂悉刀仰攻。一人先登,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由于金兵攻饶峰关不下,就以重尝招募敢死队(每人千银)。这时因宋军一小校受了处分,判宋投敌 ,充作向导,从小路绕至关后,两面夹击,饶峰关才失守的。
  关于饶峰关之战,史学家非常重视,特别是《宋史》上就有《吴玠传》、《王彦传》、《刘子羽传》等,均载有饶峰关抗金之事。旧《石泉县志》上也载有饶峰关上曾立有石碑,刻有“大宋吴玠守此”碑文。旧《石泉县志》上还有诗赞曰:
  雄关西峙卫山城,头枕汉江匹练明。
  想见黄柑遗敌处,松风犹作战呼声!
  金兵虽攻占了饶峰,又长驱进入汉中。但刘子羽又退守三泉县(今宁强阳平关附近),坚守潭毒山(今阳平关西5公里之邓家碥,系大安军驻地)。从兵虽不满三百,但刘与将士同甘苦共患难,以树皮草根为食。由于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金兵久攻潭毒山不下,士气低落。金兵自南宋绍兴三年(1133)正月,从金州西进,至四月阻于潭毒山。孤军深入,战线太长,沿途遭当地年民游击,粮草不济,且军中发生流行疾病,失去战斗力,乃撤兵。金兵主力北撤,入褒斜道。刘子羽与吴玠得到四川的增援,发动反攻,尾追截击。金兵由于栈道艰辛,辎重尽失,坠崖而死者,不可胜数,余兵不能自拔者悉降。
  另一路东撤者,是金的仆从军伪齐政权,刘豫的大将周贵,经过石泉,到达汉阴时,被从四川反击过来的王彦部击溃。同年五月,收复了金州。
  饶峰岭上有多处古迹或传说:
  射虎石:相传宋总管(宋代设全国为若干路。路下安抚使或置马步军督总管)。杨从义(兴元路属下的武官)路过饶峰岭遇虎,被扬射杀,死于石旁,遂有射虎石之名。
  滚鼓坡:在饶峰岭北侧,有一小山。其上称擂鼓台,风雨之夜,有鼓声隆隆。小山南坡称为滚鼓坡。坡上长的草,尖头朝下。相传三国时候,刘备在四川称帝,刘备的义子刘封,镇守饶峰关屯兵养马,实力雄厚。关羽大意失荆州时,曾多次派人和刘封联系,要求刘封出兵援助,以解燃眉之急。刘封生性多疑,早有谋反之心,只是俱怕关羽武艺高强,兵足将广,不敢轻举妄动。今闻关羽荆州失利,心下暗喜,认为这是为自己以后谋反搬掉了一块拦路石,哪里还肯出兵援助!
  关羽失去荆州,败走麦城,不幸被吴将所杀。消息传来,蜀营一片悲痛,唯独刘封,幸灾乐祸,心中大喜。 
  一日,刘封正在军营饮酒,忽听校尉来报:三千岁张翼德求见。刘封一听张飞来了,吓了一跳!心想张飞此时到来,必有大事,莫非是为了荆州之事,前来兴师问罪?他赶忙出帐迎接,一见面,就假装悲伤,哭哭啼啼,洒下几滴眼泪来。张飞不但没有责怪刘封,反倒安慰他不必过于伤悲。
  席间,张飞大骂刘备用人不当。不该一味轻信关羽,致有荆州之失;痛骂刘备对太子阿斗偏心,不顾桃园结义之情,经常慢待自己。……张飞的话,句句使刘封高兴。他想,关羽已死,只要张飞和刘备反目,自己将来起事,就会一帆风顺。如果张飞能够听从自己调遣,那……正当刘封异想天开之时,张飞突然大声问道:“面对如此昏君,贤侄作何打算,为何还不反戈?”刘封一听,大惊道:“三叔父怎出此言?”张飞道:“象这样无情无义的昏君,早该让位。贤侄有帝王之德,君主之才,若愿讨伐朝廷,三叔父我愿为效力。”刘封被张飞的几句奉承话说得眉开眼笑,身子不由飘乎起来,不觉吐了真言:“小侄早有此意,只是蜀主身边兵多将广,我军如何近得身去?”张飞听罢,哈哈大笑道:“贤侄若有此意,三叔父我帮你成功。再过几天,就是蜀主诞辰,我正要前往。你可备一牛皮鼓躲于其中,内藏利刃快刀。我装着为他献鼓祝寿,令人抬着大鼓上殿,然后,击三通鼓为号。你可割开牛皮,持刀杀出,一举成功。”刘封闻言大喜,纳头便拜,声言将来事成,张飞就是开国元勋。
  几日后,刘封果然备下一面大鼓,藏好利刃快刀,自己躲入鼓中。张飞派手下人抬着大鼓,喜气洋洋地离开了刘封军营,向四川进发。当抬到饶峰关时,张飞让士卒停止前进,放下鼓来,仰天哈哈大笑说:“刘封娃娃,你中了你三叔的计了。象尔等叛臣贼子,死有余辜,今日送你见鬼去吧!”说罢,令兵卒把大鼓从山上推下山坡。躲在鼓里的刘封,被鼓里的利刃快刀,在滚动的过程中,剁成了肉泥。
  张飞粗中有细,足智多谋,为蜀主除了叛逆。后世为了颂扬他的功德,人们便把他滚鼓的地方命名为滚鼓坡。
  现在的滚鼓坡上,仍然有当年鼓滚过的痕迹,坡上的野草都是倒着长的,成为石泉奇景。
  一马跳三坑:在饶峰岭上,有三个大坑,相传为关云长骑着赤兔马,横马跃马留下的古迹。

  (五)燕  子  洞
  石泉县城东南、沿石熨公路56公里处的熨斗街西南,有一个古生大溶洞。洞大且深,洞底基本平行,内中景色奇特,可供数千人同时入内游览。附近还有黑龙洞,为地下河出水口,水量丰富,千年不断,有时还有游鱼涌出。正待开发。
  燕子洞地处石泉县熨斗镇街西南富水河北岸的悬岩陡壁下,毗邻西乡、汉阴。1977年修通石熨公路以后,这里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的历史。
  说起这个溶洞,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从前洞内有条大蟒,时常出洞吃人。有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姑娘叫小燕子。为给民众除害,一天,她牵了一只小羊来到洞口,先给山羊角上绑了两把牛角刀,四只蹄子上也捆着铁蒺藜。巨蟒出洞了,吞吃了小羊,挂烂了五腑六脏。这时,小燕子猛地跃进洞里,举起钢叉向大蟒刺去。巨蟒疼痛难忍,退回洞里。小燕子哪里肯放,穷追不舍!……黑黑的洞里,大洞套小洞,小道连岔道。虽然杀死了大蟒,小燕子却一直没有走出洞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为民除害的小燕子,就把这个洞取名为燕子洞。
还有一个传说,也是关于小燕子的。据说是熨斗镇有个猎户张大,家里穷得叮当响。张大马上又要娶媳妇,可连招待客人吃饭的碗筷盘子都凑不够一席。怎么办呢?他常听人说附近燕子洞里有个燕子仙姑常常帮助穷人,于是就到燕子洞来求助仙姑帮忙。
  据说燕子仙姑住在洞的深处,一般人是见不到的。 张大是打猎的人,胆子大,一个人打着火把进了洞。走了不知多少时辰,再也寻不到进路,便高声喊到:“燕子仙姑,穷人来求你,借两席盘子碗好娶媳妇。”
  喊声一毕,忽然有一只燕子在他眼前扑闪,叫了一阵飞走了。张大看那燕子向一个石缝飞去,就跟着赶去。原来这里有个只容一个人贴身钻过去的小洞。张大钻过石洞,眼前一亮,好一个地下水晶宫,石狮子一边一个,头顶上又高又大的万民伞,明晃晃的;石桌石凳金光闪闪的。张大又向前去,拐过几个弯,眼前是一个黑沉沉的大潭,潭上一根木桥通向对岸。张大过了独木桥,又走不多久,便见石壁上一个石台,台上放着两席小金碗、两席银汤盆,十六只玉盘,两把象牙筷、酒壶、酒盅、勺子一应俱全。张大好不喜欢,磕了个头,把东西都带回去了。
  张大娶媳妇时,盘子里的菜总是吃不完,壶里装的酒怎么也斟不尽,客人都很吃惊!
后来不知怎么地将这个事情传到一个有钱人的刘胖子耳朵里。刘胖子便硬要用钱把这两席盘碗买去。张大说是借的。刘胖子不信。张大只好从头到尾讲了借碗的经过。
  张大后来如数把东西送还到燕子洞去了。刘胖子心想,你能借,我也能借。于是他也咬紧牙关,高一脚,低一脚,打着火把到燕子洞里去借碗。好不容易也把碗和盘子借了来。过了些时候,刘胖子用自己家里的旧碗、旧盘子,照数归还。把金银盘、碗、象牙筷统统窃为己有。
还碗、盘这天,刘胖子把东西往石台上一放,便往回走,走到那独木桥上,不知怎么搞的,脚下一滑,竟滚下深潭去了。刘胖子家换下来的金、银器皿,一夜间统统变成旧的、破的、土碗、土盘子了。
  从此,那石台上的碗和盘子再也不见了。燕子洞里黑水潭上的独木桥长满了青苔。据说不老实、心地狠毒的人过桥就要滑下深潭;穷人、诚实的人过独木桥,青苔就象桥上铺的干草一样,稳稳当当的。不过,从那以后,求燕子仙姑帮忙再也不灵验了。
  燕子洞地处峡谷之中,两旁青山绿水,四周林木葱郁,芳草萋萋,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一派美景。洞内结构复杂,下洞拱上洞,层层相通;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顶有钟乳石倒悬,洞底有石笋林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洞内雕塑了各色奇景。有形似石舫者,游人必须上“船”下“船”;有纤陌纵横者,胜似一派田园风光;有反射光泽的,名叫金山、银山;还有石狮、石虎、石伞、石罗汉等栩栩如生。又有天洞一处,抬头看,只见一线天!里面还有一个小厅,全景山石结构,称为水晶帘。只见一串串白色石凌,从几米高的顶部,围绕着半圆形的石柱,顺着三个台阶,整整齐齐地挂落下来,在灯光的照耀下,灿灿银光,极为奇观!
  1985年3月和2000年5月,有关部门组成探险队进行考察,结果为:洞口高3.5米,距洞口一百米处有一个大厅,可容纳数百人。洞口至纵深低矮狭窄处,总共有6个大厅,俗称六道门。总长近1000米。现在只能进入第4个大厅处,约650米。4个大厅能容纳数千人。狭窄处仅容1人匍匐爬行,“一夫可当关矣!”从第4个厅到第5个厅是此洞的咽喉处,且别有洞天。
  燕子洞,千姿百态,风姿尽展,华丽精巧,全景缤纷璀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洞穴科学博物馆和艺术宫殿,置身其中,像《红楼梦》中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有诗赞曰:
  入洞满目尽奇石,迷宫幻景皆天然;
  石狮石虎仪可畏,机灵石猴闪火眼。

  孔明石碑堪钦佩,石笋布阵钟乳悬;
  观赏聆听燕子奇,一睹为快富水边。
  如今,从全国各地前来投资考察和旅游者络绎不绝。2004年国庆节期间,就先后有20 余批(次)团队来观光游览。有关方面准备投巨资开发燕子洞旅游风景区。

  (六)云    雾    山
  云雾山属秦岭山系,主峰海拔2008.9米,耸立在陕西省石泉县以北30公里处。历史上它是陕南一座道教、佛教名山。她峰峦奇崛,高出云表。山上青藤缠树,飞瀑连环,轻云飘逸,薄雾缭绕,风景独秀,仿若仙境。自古秀山多隐士,从来奇山传风流。据近年来考证,它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被尊称为我国纵横家鼻祖的鬼谷子的隐居和授徒之地。其决策术、揣测术、说辨术、处世术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至今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先生之弟子苏秦、张仪一为合纵派领袖,荣任六国合纵长;一为连横派代表,执掌秦国帅印。
  不说岭上“朝种夕收”、“洪水淹天”、“奇洞探宝”、“棋盘石”、“舍身崖”、“无量殿”等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单是连环瀑、茫茫林海和浩渺云海等自然景观就令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了。山上的水挤出地表,滴下悬崖,汇成小溪,蹦蹦跳跳,跌跌撞撞,跌宕出许多幽深的碧潭和个性鲜明的瀑布。潭和瀑间隔着,串联着,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闪光的银链上串着一颗颗泛着绿光的宝珠。山的幽静和巨大的落差使水声分外的响亮,似一曲奋进激昂的乐章。
  云雾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由于交通闭塞,山上的森林世世代代生生息息,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参天大树,为上个世纪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你伫立于鬼谷岭上,一览众山小。一片片原始森林覆盖着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给山披上了一件明丽的绿装。阵风过处,绿色的浪潮呼啸着,奔腾着,滚滚而来。她们一浪高过一浪,一潮快过一潮,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绿浪一会儿在这个山头翻滚,一会儿在那个岭上奔涌,一会儿又在脚下的山谷中起伏。风声、鸟声、林涛声,声声入耳;花香、树香、泥土香沁人肺腑;视觉、听觉、嗅觉畅快淋漓。
  云雾山的云一年四季都有,夏秋两季更是汹涌澎湃,大气磅礴。初夏,春姑娘在山下呆腻了,才隐居到这深山密林。粉红的山桃花,雪白的野李花,争芳斗艳,使人有幸一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妙境。盛夏,骄阳似火,云雾山上却凉风阵阵,清爽宜人,日平均气温在摄氏20 度左右,是一个避暑的佳境。即使是晴天,山上也满是散乱的云雾。它们前面的匆匆飘过,后面的又涌了过来,大有前仆后继之势。阴雨时节,天上的云海连着山上的云雾,情意绵绵,难舍难分。这个时节,山上山下满是醉人的绿,那飘渺的云雾与山山岭上的绿雾距离接触,使云雾也透出悠悠的绿意,身处其中,真有酒未沾唇已微醺之感。秋风送爽,山上的野果子熟了,一串串红彤彤的五味子,一架架毛茸茸的猕猴桃,一树树黄灿灿的野山梨……,令进山的人大饱口福。这时,秋高气爽,天空湛蓝,远山空蒙,伫立山顶,脚下的山山岭岭皆笼罩在茫茫云海之中。但见云雾飘渺,云卷云舒,游人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岛,悠然地在涌动的海上飘浮。灿烂的阳光洒在云海之上,闪耀着亮丽的银辉,游人又如漫游在云雾茫茫的天宫,令人超然物外,物我两忘,患得患失、愁高愁低的尘念也随着云雾飘飞得无影无踪。诗曰:
  山穿霓裳树披纱,鸟语花香水飞崖。
  鬼谷授徒筹奇谋,仙山从此留佳话。

  (七)铜  钱  峡
  从石泉县城西行至古堰,再由古(堰)——银(桥)路北行至14公里处,忽见前方两堵石墙如刀劈斧削,壁立千仞,直耸云天,蔚为奇观。传说从前壁头生一树,夜深人静时,便落下许多铜钱来周济当地穷苦的百姓,于是得名铜钱峡。这一带如今叫做铜钱村。山势极狭极险,仅容大坝河和古银路从峡中穿过。站在峡下仰视,两边的石壁仿佛向头顶压来,只望见一线天。盛夏时节,空气在峡中对流,峡中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是一处避暑的佳境。
  出峡北行,豁然开朗,行约一华里,但见大坝河中央有一巨石,呈较规则的长方体,名叫“一方印”。传说当年苏秦、张仪荣归故里来看望鬼谷子先生将宝印遗落于此。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块巨石上,挺立着一棵柏树,高约三四丈,有脸盆粗,呈宝塔状,树干笔直,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因此,这里也叫“石生树”。巨石险峻,无法攀登,不知何人何代植树于此。近年连年大旱,柏树非但不枯不萎,反而更加茁壮。
  沿着公路继续北行约一华里,顺着左侧山谷爬上去,就到了西峡。只见巨石高耸,嵯峨多姿,气势磅礴,令人感叹大自然之造化。峡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呼应成趣。石壁不光滑亦不规则,哪里有一点土,哪里就有蓬勃的绿色向你昭示着勃勃生机。在峡的纵深处,有清泉从一椭圆形的石洞中流出,泉水清冽,声如仙乐;四周芳草萋萋,清静幽雅。据说因其洞险峻幽深,清流激荡,至今无人敢探其险,被人们称为“处女泉”。继续向峡的深处走去,便到了“狗钻洞”,这是进出西峡的必经之路。洞仅能通过一人,如对面来人,一定会碰个满怀,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游人渐多,有人以“狗钻洞”之名不雅,改一现代名“接吻石”。穿过接吻石,但见农家小院,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鸡鸣狗吠,鸟语花香,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不禁想起陶公笔下的桃花源。诗曰:
  双崖耸峙上摩天,更有西峡成奇观。
  诗仙当年若到此,太白集里留新篇。

  (八)三官庙
  在喜河电站库区长阳乡境内,有一座重建于乾隆年间的道教文化胜地——三官殿。
  这座庙宇在距长阳乡政府西1公里处。位于汉水之阳,北依天池山,南临汉江,地势雄奇,风光秀丽。此庙始建于唐代。据当老人讲,庙前有通石碑,上面刻有“敬德监修”的字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尚存,现在不知去向。据现存的碑文记载,这座庙宇重修于乾隆42年,它的重修时间比云雾山天台观还要早三年。整个庙宇占地1000多平方米,现在有近三分之一的遗迹尚存,特别是正殿保存基本完好。屋梁两边檐牙高啄,造型精美,正殿的屋梁两边的清代绘画图案清晰可见。两边厢房东边保存相对完好,西边房屋已倒塌。庙宇四周古树参天,庙前有一棵两个人牵手合围的大药树,增添了殿堂的灵气和风景。据当地老人介绍,此庙主要供奉天(尧)地(舜)水(禹)三官。解放后被改建为学校,庙内设施和文物大都毁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尚有部分文物散落民间。只有保存完好的签同、签书和乌盆等实物资料。石碑石刻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庙外的场地里。
  这座道教胜地对从事汉水文化研究和陕南道教研究以及开发喜河电站库区旅游、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等都提供了较为珍贵的资料,亟待有关部门加强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